6月10日,應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、科技處、前沿院、研究生院邀請,中山大學教授黃佳國、蘭州大學教授孫春霖分別做客我?!扒把乜茖W報告”“未央導師論壇”,分別作了題為“Molecular imaging and disease diagnosis with renal-clearable optical agents”“有機手性激光材料的設計與表征”的線上學術報告。報告由輕工學院副院長劉國棟主持,學院相關專業(yè)教師、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。
黃佳國教授聚焦當前光學成像診療過程中所面臨的關鍵性難題,以生物材料及醫(yī)學工程技術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為切入點,詳細介紹了生物診斷試劑開發(fā)和體內外應用研究平臺,系列診斷試劑及可穿戴智能經皮光學檢測設備在急性腎損傷、肝癌及急性肝移植排斥反應等多種重大疾病中的應用,為重大疾病的早篩早檢提供新思路。
孫春霖教授首先從有機納米光子學的背景出發(fā),介紹了分子行為、聚集態(tài)性質和納米組裝特性三個研究階段,并基于有機納米光子學的三個層面進行詳細講解。其次,在新型高效有機手性發(fā)光分子合成與結構優(yōu)化基礎上,孫教授展示了“微納結構的手性自組裝”的研究成果,同時對微納結構的偏振性質進行理論解析。
報告結束后,兩位教授與參會師生就相關專業(yè)問題進行了探討和解答,參會師生表示此次學術交流深受啟發(fā),受益匪淺。
兩場報告內容豐富新穎、深入淺出,緊扣領域前沿,拓展了廣大師生的學術視野,對學院師生在相關領域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很好的啟發(fā)性和指導性。
新聞小貼士:
黃佳國,教授,博士生導師,入選國家重大人才計劃青年項目,歐盟瑪麗居里學者。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醫(yī)學材料和技術(包括分子診斷試劑、納米醫(yī)學及體外檢測設備/技術)的開發(fā)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診斷,監(jiān)測和治療應用。迄今共發(fā)表SCI論文60余篇,申請發(fā)明專利6項。其中于第一及通訊作者身份發(fā)表論文20多篇,包括Nature Materials (2篇),Nature Reviews Chemistry(1篇),Angew. Chem. Int. Ed.,Adv. Mater.,Adv. Func. Mater.,Chemical science等。任SCI學術期刊Curr. Drug Metab.和Protein Peptide Lett.客座主編。
孫春霖,蘭州大學教授,2014年獲得蘭州大學有機化學理學博士學位,2014年至2016年,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階段的工作。2016年加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,目前主要從事新型有機發(fā)光半導體材料的設計合成與超快光譜的表征、有機雙光子熒光染料設計合成和生物學應用的研究工作,在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Chem, Chem. Sci.等國際期刊發(fā)表SCI論文30余篇,主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、面上項目各一項。
(核稿:劉國棟 編輯:劉倩)